家庭教育

    家庭教育“微课堂”(第130期):异常焦虑导致的后果极其严重,家长必须教孩子学会管理情绪
    产品名称:
    家庭教育“微课堂”(第130期):异常焦虑导致的后果极其严重,家长必须教孩子学会管理情绪
    产品规格:
    产品功能:

    详细描述

    对有焦虑症的人来说,无论实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,他都会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,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消极的想法上

    很多人不知道孩子也会得焦虑症,但相关研究显示,大约25%的13至18岁青少年患有或重或轻的焦虑症,只是很少被发现。

    那么,孩子患上焦虑症后有哪些异常表现呢?

    1.情绪变化

    当孩子焦虑时,经常会感到紧张不安,容易被小事激怒,并且很难集中注意力。有时他们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采取行动,以避免有威胁性的情况出现。比如,如果患有考试焦虑,会在考试当天故意不去学校。

    2.社交变化

    比如,突然停止与朋友的交往。通常,社交焦虑出现在13岁左右,因此初中阶段孩子的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。

    心理专家表示,有社交焦虑症的孩子会孤立自己,独自度过大部分时间。选择性沉默是社交焦虑的主要表现。父母和老师应该明白,这不是孩子不听话,而是他在挣扎。

    3.身体变化

    身体变化包括头痛、头晕、出汗、身体或肌肉疼痛、恶心和胃部不适、疲劳、胸闷、胸痛、饮食改变和惊恐发作等。如果孩子有了身体变化,去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器质性问题,就要考虑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问题。

    4.有睡眠障碍

    焦虑会对睡眠习惯产生负面影响,包括难以入睡、做噩梦和醒后仍然感到疲倦等。

    5.在校表现不佳

    患有焦虑症的孩子可能会因睡眠障碍和总是担心而难以集中注意力。这些迹象包括成绩下降、不做作业、持续拖延和难以专注于任务,甚至无法上学等。

    6.拒绝上学

    学龄孩子焦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拒绝上学。他们会千方百计地避免上学,同时与正常社交圈失去联系、退出课外活动、逃课。焦虑严重时,孩子需要暂时休学。

    7.乱发脾气

    对孩子来说,不可预测的行为和乱发脾气也可能是焦虑症的表现。比如,上学时发脾气,这可能是分离焦虑的表现;在参加考试前或者做演讲前发脾气,是他希望避开考试和演讲。

    8.痴迷完美

    患有焦虑症的孩子,很可能对完美有执念,不断担心自己是否完美,并向自己施加压力,以免犯错。

    9.总是假设最坏的情况发生

    对有焦虑症的人来说,无论实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,他都会为最坏的情况做好准备,并将注意力集中在消极的想法上,因此承受着沉重的身心压力。

    如果不良情绪总是排解不出去,积少成多,不是侵袭身体,就是腐蚀精神

    焦虑,其实是一种人人都会产生的普通情绪。它有各种表现方式,如压抑、逃避、害羞、叛逆、悲观、生气等。大人孩子都会有,只是大人心智成熟,能够更好地消化、排解。孩子就不行了,他们心智尚未成熟,如果不良情绪总是排解不出去,积少成多,不是侵袭身体,就是腐蚀精神。

    就是说,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,但焦虑过重且无法排解,就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。所以,家长有必要了解焦虑和焦虑的运作方式,以便为陷入困境的孩子提供支持。

    日常生活中,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,孩子也不例外,会有这样那样的情绪纠结。比如:被老师批评,第二天就不想上这个老师的课;和同学闹矛盾,再见面就有点别扭……有些家长对此不当回事,一笑了之或轻描淡写地安慰孩子:“过段时间就好了。”其实,这些情绪上的小疙瘩不及时解决,过段时间,不仅不会好,反而会越缠越大,更难解开。

    焦虑的害处不是一下子能看到的,而是慢慢显现的。正因为如此,一些家长错误地以为焦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。但真相是,随着时间的推移,它不是消失了,而是隐藏了、转移了,后果更可怕。

    那么,是不是所有的焦虑情绪都有害呢?也不是。

    适度的焦虑,对孩子是有帮助的。比如,害怕成绩下滑、不想输掉比赛、担心演讲发挥不好……这种情绪下,孩子会激励自己更加努力,做得更好。

    判断焦虑适度的标准是:焦虑没有影响孩子正常的生活和学习,在可控范围之内。

    在异常焦虑的情况下,孩子的认知和事实差距巨大

    有些孩子特别容易焦虑,是因为他欠缺一种能力——不会从经验中学习

    比如前面说的那个 12 岁男孩,他每次焦虑时,父母都会安慰他:“你着什么急啊,以往你都能完成作业,都能取得好成绩,都能被老师表扬啊!”男孩的情绪不仅没好转,反而更严重,他哭着说:“但这次不一样!”他焦虑的根源在于,他不能用经历过的事情来纠正其固有认知。

    就是说:他想象的跟真实情况不符,但他意识不到,不知道自己的恐惧、紧张完全没有必要。

    江苏一个9岁男孩,因打破教室玻璃,害怕受罚,留下一封遗书后跳楼自杀;西安一个同龄女孩,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作业,感觉人生失败,从 15 楼一跃而下……打破玻璃、没按时完成作业,这些事情在大人眼里微不足道,却让孩子们赔上了宝贵的生命。

    扼腕叹息的同时,我们看到:在异常焦虑的情况下,孩子的认知和事实差距巨大。与其说愧疚感杀死了孩子,不如说焦虑导致的认知偏差杀死了孩子。

    想消除孩子的焦虑情绪,只对他说“你真棒”“没关系”“爸爸妈妈永远爱你、支持你”等鼓励、支持的话语,有用但用途不大,是蜻蜓点水,只能缓解一时。如果家长无法从根源上消除孩子的焦虑,就无法让孩子真正地接纳自己,学会管理情绪。

    那么,家长怎么做,才能帮助孩子学会管理焦虑呢?

    对小一些的孩子

    用情境预演来增强其心理素质

     

    在惯有思维里,如果孩子对某件事感到焦虑,家长就要让他避免接触这件事。但行为心理学家认为,适当地暴露在焦虑情绪里,能够帮助孩子从心理上脱敏。

    比如,孩子有社交焦虑,家长可以用轻松、游戏的方式给这种焦虑起个绰号“懦弱虫”。日常生活中,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情景练习,让孩子做好打败“懦弱虫”的心理准备。

    家长:你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,可“懦弱虫”来了,怎么办?

    孩子:唉,又是它!

    家长:既然不欢迎它,那就想办法把它赶走吧。

    孩子:我深呼吸。

    家长:好,你试试,好像不是很管用啊。

    孩子:那我小声地和同学们打个招呼,怎么样?

    家长:哈哈,这下“懦弱虫”有点怕了!

    情景预演能增强孩子的心理素质。当实际生活出现类似场景时,孩子因有过预演,就不会被一时的焦虑情绪所裹挟而做出过激行为。

    对大一些的孩子

    用智慧对话来改变其错误认知

     

    大一些的孩子认知能力更强,家长可以运用三步对话法,改变其错误认知。

    第一步:识别错误认知

    察觉到孩子有焦虑情绪后,家长要鼓励孩子把内心的不安、担忧说出来或写下来,然后帮助他梳理,让孩子明白,他的认知哪些是对的、哪些是错的,他为什么会抱怨老师、为什么不愿去学校……解决问题之前,帮助孩子梳理情绪、识别认知,是必不可少的一步。

    第二步:引导孩子思考

    帮助孩子梳理好情绪后,家长要对孩子提出若干问题,引导他思考。注意,不是指责,而是引导孩子思考。比如,考试前孩子忧心忡忡,担心考砸,家长就可以用提问启发他:每次考试前你都害怕,可成绩出来后,你担心的情况发生了几次?考砸这事,多久没发生了?这是不是说明你的担心有时是没有必要的?

    这些启发、协作式提问,会让孩子慢慢地改变其固有思维,重新认识客观事实。

    第三步:简短地总结一下

    最后,把启发孩子的结果,用简短的句子总结一下,句子越短越好,最好朗朗上口、容易记住。比如:考砸有可能,但可能性微乎其微;每天笑一笑,朋友少不了。这些句子能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一分笃定和从容。

    以上技巧,都是帮助孩子加强心理建设,让孩子回归客观认知的。真正的勇敢,从来不是不害怕,而是明明害怕,却依然敢面对和尝试。
    让我们和孩子共勉。

    转载:现代家长微平台

    全站搜索

    联系我们

    • 妇儿维权:12338
    • 专家服务:0771-5527143
    • 心理热线:07715883062
    • 桂姐姐说:15007713251